k8凯发国际

EN / 会员中心

新闻中心

兰州事件曝露检测漏洞:全国78%水厂不达检验要求

发布时间:2014-04-17 资讯来源:中华检测网

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称,从15日下午开始,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不过,这并未意味着兰州完全解除了这场安全供水隐患,现在没有经过48小时的管网反复冲洗,在居民末端水质合格之前,尚不能宣布危机解除。

这次水污染危机的追责尚在进行中,威立雅水务与兰州市政府都为此背负极大的舆论压力。“很明显水厂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威立雅对第二水厂的进水检测存在疏漏而致出厂水含毒,终酿危机。

水污染治理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指出,正因为严格执行水质检测标准的机制缺位,导致水质标准虽高,自来水仍问题高发。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呼吁,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国家应考虑第三方检测参与水质检测,提高公信力。

兰州自来水3月份刚刚做过一次水质全分析,当时的苯的含量是正常的。倘若不是因为4月的“特殊意外”,或许苯超标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

    各地水检能力堪忧

如果水厂检测存在疏漏,那是否水质监督部门可以补漏呢?

李建华表示,虽然从2012年7月开始,国家强制要求水质标准检测指标多达106项,这样严格的标准堪比欧盟等发达国家,但是执行情况并不乐观。106项包含42项常规项目,64项非常规项目,我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异极大,106项全检测耗资过大,所以非常规指标项目,也指明了可根据地区、时间或具体情况,降低检测频率或有选择地进行检测,最低频率即半年。

2013年1月科技日报报道,据住建部此前的统计,在43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仅有12个具备水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检测能力;在190个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约94% 监测站尚不完全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在全国城市4500多座水厂中,约78%的水厂不完全具备每日必检的10项指标检测能力,其中2000多座水厂无任何检测手段。

除检测能力不足外,我国水源水质在线自动检测方面也存在缺憾。兰州市卫生监督局的负责人也向记者坦承兰州限于经济实力缘故,并没有在线监测设备,可以随时监控水厂的水质情况。

限于水质的检测能力,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非常不容乐观。

    第三方检测呼声

从技术理论角度,水厂能把所有污染水处理成能喝的水,因此,在水厂环节只要检测到位了,“水危机都不是个事”。他指出,此轮兰州水危机给予水厂其中一个启示便是预警机制管理常规化。

而另一个启示录则是反思现有的城市管理遗留问题,如供水、暖气等与民众安全休戚相关的地下管网,必须要与其他管网拉开距离。否则一旦出事,就是停水停气的大事。但是现在城市地下管网铺设和管理都相当混乱。

而第三个启示在于水质监管制度。水污染治理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认为,现有的水质安全标准已经很高,市场上所有的水质监测、处理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但是缺乏的是严格执行机制。他认为这是当前危机的启示。

此前有专家建议应将各区域级以上重要水质检测中心从自来水公司中彻底分离出来,在财政支出或定价成本中专门列支。傅涛认为,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水质检测中心应成为第三方的独立监管组织,对行业监管部门负责。”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3077号